总台记者手记丨伊朗总统莱希直升机失事72小时

liukang20244天前166吃瓜269

当地时刻5月20日,伊朗官方宣告,总统莱希在19日的直升机事端中罹难,包含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在内的直升机上的其他7名人员也承认逝世。23日,莱希的葬礼在他的家园——伊朗第二大城市马什哈德举办。在这72小时,咱们用镜头记录了本次事情的全过程

总台记者手记丨伊朗总统莱希直升机失事72小时的照片
03:09

搜救:事端区域地形杂乱 气候恶劣

73支救援部队彻夜未眠

当地时刻19日下午,咱们正在办公室同当地雇员评论近期选题,忽然听到电视里伊朗国家电视台播出这样一则快讯:音讯人士称伊朗总统莱希乘坐的直升机在该国东阿塞拜疆省产生“硬着陆事情”,具体状况不明。登时整个办公室都紧张起来,我也马上向国内发送了榜首条新媒体快讯,随后为了求证更具体的信息,咱们马上给伊朗交际部和国家电视台的朋友打电话咨询。对方表明他们也在重视相关状况,无法泄漏更多信息。因为咱们了解到,莱希19日正在伊朗西北部接近阿塞拜疆的边境邻近参加一处大坝的落成典礼,而音讯人士泄漏的产生“硬着陆事情”的地址与其行程相吻合,因而咱们估测这是一条严峻突发新闻,有必要持续跟进。重视音讯更新的一起,德黑兰站敏捷做好分工,中东总站也拟定紧迫预案全力保证。在跟北京总部交流后,我做好了首场连线的预备。跟着多方音讯汇总,事情开展益发让人挂心,整个记者站都没有预料到,在4月份刚刚阅历了伊朗和以色列的军事坚持后,咱们又将敞开一段不眠不休的连续作战,而这一次的心境愈加杂乱。

01:07

总统莱希乘坐的直升机在产生“硬着陆事情”后,伊朗救援安排敏捷翻开搜救作业,并将搜索区域锁定在东阿塞拜疆省瓦尔扎甘区域。事情产生后的一个小时,榜首支救援队抵达了该区域。但各种信号显现,救援队将面对极大的搜救难度,地理位置和气候是最重要的两个要素。

瓦尔扎甘是一片山林区域,地形峻峭、森林茂盛,车辆很难通行。当天莱希总统方案乘直升机从边境大坝飞至该省省会大不里士参加另一个活动,正是因为该区域地形杂乱、公路绕行缓慢,才挑选乘直升机前往,而乘坐直升机出行在莱希以往的行程安排中也比较常见。我从前也屡次前往伊朗和阿塞拜疆的边境做采访,其时记者团队也是乘坐小型飞机往复,因而可想而知救援的难度。救援人员很难在该区域驾驭车辆,只能挑选直升机、无人机或许步跋涉行搜救。

据我了解,事发地址邻近其时正值大雾气候,能见度仅为5-10米,因而伊朗军方各部队、革新卫队、差人等全力参加步行搜救,乃至一些民间登山者也参加救援部队。咱们在收集、汇总音讯进行连线报导的一起,也在同伊朗新闻部分联络交流,随时预备前往大不里士进行现场报导。伊朗外媒司一向同咱们办公室有很亲近的交流,他们表明,现已将咱们列入等候名单,一旦答应外媒前往,将马上告诉咱们。

△总台记者不断跟进事态开展。

通过我和记者倪紫慧的连线画面能够看到,死后的布景从傍晚到深夜到清晨再到日出,救援队就这样在山林中找了一整夜,夜晚遭受冷空气,现场下着大雨,气温缺乏5摄氏度,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中还下起了雪。恶劣的气候条件不只严峻阻止救援开展,也让人对直升机中人员的状况愈加忧虑。此刻,许多伊朗的民众也整夜未眠,他们集合在城市遍地为莱希等人祈福。

△莱希乘坐的事端直升机残骸被发现。

跟着事态的开展,周边国家也纷纷表明将为搜救作业供给协助。土耳其向伊朗派出的“游骑兵”无人机通过数小时搜索识别出一个热源,疑似为产生事端的地址,土耳其向伊朗方面供给了切当坐标。该区域坐落山林区域,间隔伊朗与阿塞拜疆的边境30公里,间隔一个名叫塔维尔的村庄约3公里。所以救援队敏捷向该区域进发,并终究发现了事端直升机的残骸,承认伊朗总统莱希、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等机上8人悉数罹难。震动的一起,我敏捷翻开摄像机开端直播连线,但脑海中却经常回想起莱希就任总统后举办首场记者会的画面。那时他答复了我的发问并表明:伊中两国友爱,伊朗将持续推进同我国的友爱联系。

△总台记者参加2021年莱希担任总统后的首场发布会。

葬礼:莱希的逝世是伊朗民众心中永久的伤痛

简洁的总台记者手记丨伊朗总统莱希直升机失事72小时的插图

当地时刻23日,伊朗总统莱希被安葬在他的家园马什哈德。安葬前,伊朗为总统莱希举办了五场遗体告别仪式:21日上午在东阿塞拜疆省省会大不里士、下午在库姆省库姆市;22日在首都德黑兰;23日上午在南呼罗珊省比尔詹德、下午在拉扎维呼罗珊省的马什哈德。虽然官方规划了各地的遗体告别仪式时刻,但实际上德黑兰民众早在悲惨剧产生时,就现已自发地安排了纪念活动。

△纪念活动现场。

20日下午4时,也便是伊朗宣告总统莱希罹难后的几个小时,我接到伊朗媒体朋友的电话,告诉我民众将在德黑兰为莱希总统举办纪念活动。当我抵达活动现场时才发现,上千民众现已早早地在集合在活动场所周围。我发现,与以往喧嚣的聚会场景不同,现场播放着悲情的伊朗民乐,民众神态庄严,手举莱希画像。当掌管者呼叫莱希的姓名时,许多人都在掩面而泣。相同的状况产生在21日晚。莱希等人的遗体从库姆市运至首都德黑兰后,大批民众依然连绵不断赶到遗体停放场所,在深夜对其吊唁。民众手持鲜花,沉痛仍旧。

00:43

22日早7时30分,遗体告别仪式正式在首都德黑兰开端,伊朗最高首领哈梅内伊也参加了当天的吊唁活动。从德黑兰大学到自在广场,6公里的路上集合了上万名从各地赶来的伊朗民众。咱们背着拍照器件,一度无法前行,乃至找不到翻开三脚架的空间。

△在德黑兰举办的莱希遗体告别仪式现场。

23日,最终一场遗体告别仪式在马什哈德举办,五公里的跋涉路途上,数万民众从五湖四海赶来参加到游行部队中。悲情的音乐响起,无数人失声痛哭。

在采访时,伊朗民众告诉我,莱希总统的罹难是伊朗国家的丢失,是民众的丢失。他们支撑和敬爱莱希,是因为他一直在为公民服务、一直支撑平民和弱势群体。别的,也有许多人表明,虽然心中沉痛,但他们信任莱希的逝世不会影响伊朗的开展,未来国家将持续在各范畴获得成果。

00:55

查询:伊朗发布首份直升机事端查询陈述

伊朗官员回想事情通过

事端产生后,伊朗总统办公室负责人侯赛因披露了一些现场细节。当天,他曾伴随莱希到会活动,回来时被安排在另一架直升机上。直升机起飞时气候杰出,但飞翔30分钟后,前方视野呈现一个云团,莱希总统所乘直升机的飞翔员宣告指令要求三架直升机上升高度跳过云层。当别的两架直升机跳过云层后,发现总统所乘直升机失踪,其间一架直升机回来寻觅并呼叫,无人应对。因为视野受阻没有找到事端直升机,随后两架直升机在邻近区域下降并告诉了相关部分。尔后,总统办公室曾企图拨打总统以及外长的手机,但没有人接听。随后,他们拨打了飞翔员手机,但直升机上的另一人员阿勒哈希姆接听了电话。阿勒哈希姆表明,他们掉到了山里,身体十分不舒服,既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其他人在什么地方。随后相关部分意识到直升机产生了事端。侯赛因称,救援人员找到罹难人员的遗体后,判别出他们是在事端产生后当即逝世

△伊朗总统办公室负责人侯赛因回想事发通过。

23日,伊朗发布首份事端查询陈述。陈述指出,该直升机按方案航线飞翔,未违背指定航线没有在坠毁直升机的其他部件中发现弹痕或相似状况;塔台与机组人员的对话中未发现可疑状况等内容。陈述还表明,虽然大部分事端信息现已收集结束,但有些内容仍需进一步检查。

高质量的总台记者手记丨伊朗总统莱希直升机失事72小时的图片

悲惨剧产生后,伊朗媒体披露了莱希乘坐的直升机机型——1968年首飞的美国“贝尔212”。数据显现,一切同款类型的直升机均为1968年至1998年期间出产,这就意味着哪怕是最新的“贝尔212”,间隔现在也现已有26年的机龄。伊朗前外长扎里夫在莱希罹难后斥责称,本次直升机事端应归咎于美国多年对伊朗施行的单边制裁,制裁导致伊朗航空工业开展受阻,无法购买新式飞机,也很难及时对老旧飞机所需零部件进行替换。

事实上,曩昔的几年,咱们屡次乘坐伊朗各航空公司的飞机,大多数飞机机龄超越20年。2023年我受邀前往伊朗南部海域采访“南帕尔斯天然气田第十一期项目”,为了抵达海上渠道,咱们从伊朗布什尔省阿萨耶卢乘坐“贝尔412”直升机,在波斯湾上飞翔了近一个小时。该段旅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形象。

△总台记者拍照的“贝尔412”直升机。

未来:伊朗署理总统穆赫贝尔表明 将持续沿着莱希的路途行进

悲惨剧产生后,伊朗媒体在表达对罹难者哀悼的一起,也回忆了莱希任期内的许多成果。莱希在就任之初就表明,伊朗将加强同周边国家和友爱国家的联系。在伊核问题上,莱希建议伊朗参加旨在“免除美国对伊制裁”的相关商洽,但国家不会将开展同免除制裁商洽挂钩;莱希支撑多边协作,伊朗在其任期内参加金砖协作机制并正式成为上海协作安排成员国,以更积极地相貌呈现在国际舞台;2023年,伊朗同沙特在我国的斡旋下完成“历史性破冰”,康复两国交际联系并带动中东多国呈现联系平缓。

△伊朗与沙特康复交际联系后,莱希接见来访的沙特交际大臣。

针对国家的未来,伊朗最高首领哈梅内伊在一份声明中着重,莱希的罹难不会对伊朗的国家管理产生影响。依据伊朗宪法,在莱希罹难后,伊朗榜首副总统穆赫贝尔在通过最高首领同意后,行使署理总统职权,一起建立由榜首副总统、议会议长和司法总监组成的委员会。稍早前该委员会宣告:新一届伊朗总统推举将于6月28日举办。穆赫贝尔此前表态称,伊朗政府将持续沿着莱希的路途行进。伊朗署理外长巴盖里23日称,平缓与邦邻的联系是伊朗的清晰战略方针,也一定是加强区域协作的有用交际战略。剖析人士普遍认为,因为伊朗在总统逝世后的权利承继方面有清晰的宪法规定,因而莱希罹难后伊朗的国家运转不会遭到动摇。

00:45

在写下这篇手记时,莱希的遗体刚刚被安葬,同一天,伊朗已故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的葬礼在首都德黑兰举办。几天来,稠密的悲情气氛笼罩在伊朗,我也数次感遭到人们剧烈的心情动摇。逝者已矣,但这种哀痛的心情却永久留在了伊朗民众的心中。

监制丨穆莉

记者丨李健南 倪紫慧

©2024中心广播电视总台版权一切。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运用。

告发/反应
友情链接: